
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消息,日前,中国国内热播的剧集《小欢喜》迎来了完结篇,这部暑期热卖国产剧通过三个高考考试家庭的故事,探讨了当下中国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的很多问题。
在剧中,大家既看到了为高考考试在学校附近租房屋的家庭,又看到了把工作放在一边、全身心伴随孩子的父母,也看到了坐拥五套学区房的“虎妈”。这类父母为了孩子,真是拼尽了全力。
其实,在英国,孩子要考上好的文法学校或者是著名私校,进而进入一流大学学习,面对的角逐重压丝毫不逊色于国内。因此,一些华人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也丝毫不敢松懈。华闻君采访了两位华人父母,听了听他们孩子在成长教育路上的故事。
从哈罗全奖到哈佛经济系:好孩子是哄出来的
Moon,旅居英国20年。为了儿子教育,她28岁来英国留学。Moon在工作间隙坚持帮儿子补习功课,儿子先后考上哈罗公学和哈佛大学。Moon也辞去工作,创立 Moon Tuition培训中心,专门帮助孩子补习功课。
Moon对华闻君说的第一句话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她“付出了不少,失去了不少,当然也得到了不少”。
Moon是南京人,她高考考试第一志愿就是家旁边的南京大学,她压根儿没想过去考外地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南京找个工作,成个家,生个孩子,就是她当时唯一的生活目的。
Moon为了让儿子以后能有个轻松的教育环境,顺利地找到一份好工作,全家决定通过国外留学如此“曲线救国”的方法,期望能让贝贝早日到国外同意教育。家把留学的任务交给家学历最高、英语最好的Moon。
Moon说她永远忘不了20年前的那个夏季,携带对儿子无限不舍和全家的期望,她一个人踏上了来英国求学的路。
来英国改学了通讯工程的Moon,硕士毕业后,非常快在英国的摩托罗拉公司找了份工作。工作稳定大半年后,Moon顺利地把儿子接到身边了,贝贝就在她租的房屋旁的一所普通公立学校上了小学。
当时她整天忙于工作,对英国的教育体系完全不懂,况且他们当时居住的Swindon又是一个以白人为主、没文法学校的小城市,生活相当安逸。不过Moon非常快发现,一直在南京上全托的儿子,五岁半来英国时,连3+2=5也不了解,英语更不需要说了,完全是菜鸟,这着实让她大吃一惊。
“当时我只不过以为他没遗传到我出色的数学基因,也没放心上,只好同意了这个现实。”Moon从教孩子认识数字开始,又教他加减法,慢慢提升他的数学水平。就如此,Moon享受着团聚后的亲子时光,她天天六点下班回来,一边做晚饭,一边用中西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儿子进行启蒙教育。
英国小学阶段基本上没课本,也基本没作业。为了给儿子补习,Moon一口气买了不少教程,不管学校教什么内容,“我教我的”。
“印象最深的是,我那时一天出十道两位数的加减法,假如贝贝能做到100%的正确率,我就允许他看他心爱的游戏书。”Moon说,贝贝的数学基础和细心就是如此慢慢打牢的。
伴随儿子成绩渐渐在班里出类拔萃,Moon开始意识到,在英国,假如小学生不选择考文法学校或顶尖私立中学这条路,完全可以非常轻松地度过小学。“但如此的结果就是,到了初中,这类孩子还在用手指头算乘法口诀,高中的A-levels就更没办法选修数学等要紧科目。”
假如通过11+考取英国顶尖文法学校或私立学校,那样他们进入英国甚至世界顶尖学府的几率就大得多。“英国的华人父母一定都不愿孩子进比较差的大学,要想进好的中学,父母不是自己在家教,就是上课后补习班。”当时Moon就选择了前者。
“想要在11+的考试中考取顶尖的文法学校或私立学校,所历程的角逐十分激烈。”Moon深有领会地说。“一般这类英国的顶尖学校,总是是几千个考生争取仅有些一百多个地方。”
在Moon的眼里,儿子最强的角逐对手不是那些同样遭到父母‘推’的华人小朋友,而是自己就酷爱学习的印度小朋友。所以Moon告诫华人父母,在帮助孩子们备考11+的两年里:心理上也需要做好筹备,适合的时候要做自我调整,自我批评,自我让步。
为了儿子有资格参加英国顶尖文法学校——雷丁中学的入学考试,Moon也历程了“孟母三迁”。她辞去在Swindon舒适的工作,搬到有“英国硅谷”之称的雷丁,还换了份工作,进入坐落于离Reading较近的Slough的移动互联网通讯公司O2工作。
但搬家只不过千里之行的第一步,直到目前她还了解地记得,都快考试了,有好几次Moon半夜起来,发现贝贝偷偷躲在客厅携带耳机打游戏。“我当时都要崩溃了,但强忍住没高声喊他,更没骂他,只不过默默地把游戏机收起来,让贝贝回屋睡觉。”
贝贝非常快睡着了,可是Moon却彻夜难眠,甚至暗自流泪,她躺在床上想:“为何上天给了我如此的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为何总让我这么辛苦?”
Moon自从在O2工作后,工作重压也增加了。“我是最早负责苹果公司第一代2G iPhone进入英国互联网的通讯工程师之一。天天晩上,我都要和在美国的苹果公司进行电话会议,因为时差的关系,会议结束时已经是晚上9、十点。第二天早上八点,我又要参加O2我们的电话会议,这个会议连O2的CEO都参加。”所以当时Moon的工作重压之大,不言而喻。
在巨大的工作重压下,Moon还要和贝贝斗智斗勇备战11+考试,真是有苦难言。无法,她说她只能不断调整我们的心态。
为了改正贝贝偷偷打游戏这个问题,她想出来一个问题转移法。Moon虚构了一个邻居孩子的故事,她给贝贝讲这个孩子的坏问题。“我说这个孩子一直偷偷地打游戏,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写作业,而贝贝就非常乖,都是写完作业才打游戏,所以贝贝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Moon把这招总结为“哄娃功”。
成效超出她的想象,贝贝听话了不少。在之后的11+ 电脑NVR考试中,贝贝做题的速度相当快,不少是满分,“这或许跟他总打游戏,熟知电脑操作有关。”Moon笑道。
为了继续筹备11+考试,Moon把儿子坚持多年的中文和游泳课停了,钢琴和小提琴也从天天各训练半小时,到钢琴或小提琴天天半小时,隔天轮换。“如此贝贝就不需要那样忙了,多出来的时间也可以打打他心爱的游戏。”在Moon的超前教育下,贝贝十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GCSE的内容。
Moon一直坚持哄到贝贝考取了所有考试报名的英国顶尖文法学校的11+考试,并获得著名的哈罗公学11+Peter Beckwith奖学金,这个时候,她才终于可以稍微喘口气。
后来Moon才了解,像哈罗公学这类顶尖私校,录取的华人学生都是有肯定比率限制的,华人学生能拿到奖学金更是少之又少。
贝贝拿了哈罗公学11+的奖学金之后,在入读哈罗公学前两年,学习上有所松懈。看到孩子懈怠,Moon的心又提起来了,她期望贝贝能再接再厉多拿几个奖学金,“如此将来申请大学时才能有把握。”
贝贝初一和初二时,正是不听话的时候,把家搬到了哈罗的Moon,没让孩子住校,而是在家住,她说如此才能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之后贝贝又获得了哈罗公学13+学术奖学金、13+音乐奖学金和13+Deno Leventis 古典文学奖学金。
由于哈罗公学的学习氛围完全和他所去的几个公立小学不同,同学们也都非常出色。自从贝贝13岁进入哈罗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学习基本不如何使用Moon再操心。但有时贝贝在学校里遇见不懂的数学题,还是会把题目拍下来发给Moon,Moon再通过Skype来给儿子解说题目。
“后来贝贝筹备GCSE、A-levels与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时,都是他一个人查资料,有不懂的地方,才会主动来请教我。”快到哈佛、剑桥面试的重点日子,贝贝又主动恳请Moon降低她的工作时间,来帮他筹备面试考试试题。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着优秀的成绩和表现,贝贝分别被哈佛大学数学与经济学系和剑桥大学彭布罗科学院经济系录取,最后贝贝选择到哈佛大学深造。
Moon坚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有懂事的那一天,只不过时间不同。“爸爸妈妈必须要对我们的孩子有信心,耐心地帮助孩子进入一个合适我们的中学。道路肯定是曲折的,但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为了兼顾孩子和事业,她离职创业成伴读母亲
将来,英国公众号“英国养娃那些事儿”开创者之一,为了女儿上学特地从东南伦敦搬到了西南伦敦。创业后,她拥有了较灵活的工作时间,也投入了更多精力在女儿的伴读上,并总结出一套提升孩子阅读技能的办法。
大概是在四年前,将来一家从东南伦敦搬入了西南伦敦一片以优质教育著称的学区房。她和老公顺理成章地让女儿Emily进入家附近一所公立小学的婴幼儿园学习,之后又在同一所学校的学前班就读。
Emily在公校的这一年,将来一是由于遇见事业“天花板”,二是期望能有更多时间花在女儿身上,因此选择了离职住家创业。
从朝九晚五的坐班,到创业后拥有较为灵活的时间,将来加入到学校的志愿父母中,每周去女儿的班级陪孩子们念书。也通过这个机会,她能更直接地获悉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平时。
“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非常大程度上还是和父母上心程度有关。”将来告诉华闻君,在周围的华人父母中,她虽不算是对孩子的学习抓得非常紧的,但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她,对孩子的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看重。
在Emily入读学前班时,天天三点半放学后,她会和女儿在家先读学校发的分级阅读和亲子共念书目。除此之外,她每周还会和孩子一块到图书馆借阅10本左右课外读物,扩充阅读面。将来说,这部分是泛读。
她还会和女儿讨论读物的封面、情节和人物心理,甚至引申科普类书本的要点等等,这部分是精读。可以说,将来的伴读更多的是在精读这部分。
虽然,将来女儿所就读的公校是她家周围最大的一所被Ofsted评级为出色的小学,但因为英国公校常见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手不足的状况,加上生源家庭背景的差异。在班级里做孩子志愿父母的将来发现,仅仅在一到三年的时间里,一个班30个孩子的学习程度千差万别。
“学校老师有时分身无术,无暇顾及每个孩子,导致一些问题处置欠妥当,与父母的交流也有的滞后。”于是,在春天学期末,他们下决心让女儿转到一所私校小学就读。
“读公校时每周女儿要阅读两本分级阅读,到了私立学校后,增加到每周四本。”但将来还是维持了每周去图书馆给女儿借书阅读的习惯,并且坚持天天阅读。
因为学校里对阅读课程抓紧了,Emily课外阅读量相对减少了不少。将来在伴读时也不像学前班那样精细了,“除去不认识的词有在Google上查发音和意思,不少细节没抓。”就如此,在度过了英国学校最长的秋天学期之后,Emily已经超越半年在阅读上没升过一级。
在圣诞节假期后,将来发现,女儿除去可以默读,朗读时的整体语速语流也稍微提升了。到了春天学期开学,学校老师给Emily的阅读升了一级,老师在给Emily的评语中期望她继续维持朗读,并且期望她能提升朗读的表现力。
将来说,她被老师负责的态度深深感动了,“老师都已经提出需要了,那样大家做父母就应该全力配合老师的需要。”将来说,她决定要重新回到认真伴读的职位,不可以偷懒任由孩子默读。
将来又开始推行她精细伴读的“大计”,她不只坚持天天陪孩子阅读,还重视阅读水平。“我会给她读一些故事或诗歌,在朗读时,重视朗读的表现力、步伐感,甚至连文章中的标点、停顿和语气都应该注意;一些科普类的书本本身自带词语表,我就会让女儿自己查找对应单词的意思;若是没词语表的单词,就教她学自己查字典。”
除此之外,遇见不懂的问题,她还鼓励女儿主动提问,和大人讨论,加深了解对文章的理解。她一直坚持让女儿拓展校外阅读,并由阅读引发创作,进而促进更多阅读。“大家还‘投其所好’,譬如女儿喜欢小马宝莉,大家就坚持从学前班开始订阅这个杂志,基本上期期不落。”
就如此,在将来精细伴读下,女儿的阅读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到了今年复活节假期,Emily已经开始英文诗歌了,除去读一些图书馆里自己借阅诗集里的短诗以外,“其中还有几首是她自己创作的。”将来开心地说。
其中,Emily创作的一首诗还在超越2万首诗歌中崭露头角,获得了一项旨在奖励英国青少年创作诗歌的“Talent for Writing”奖,并且要网站收录到今年9月出版的一本诗歌合集里。
老师在得知Emily的“新技能”之后,还在午餐休息时给全班播放了Emily在Youtube Channel里读诗的视频,这让Emily在阅读上的表现力更强了。
将来深有感触地说:“伴读的过程,是孩子阅读进阶的过程,也是作为伴读人的父母自我修炼成长的过程。”她感觉父母应该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多花点时间和孩子一同进步。